在當今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,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。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、滿足個性化需求,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。隨著智能制造的興起,成本管理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。借助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企業正逐步實現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、實時化管理的轉變。
01、智能時代成本管理的新趨勢
① 成本信息的快速獲取與精細管理
在智能制造時代,企業需要更快、更準確地獲取成本信息。通過條碼、RFID、PDA等設備,企業能夠實時采集生產現場的數據,實現成本信息的電子化管理。這種精細化的成本管理不僅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控制成本,還能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。
② 核算流程自動化與實時化
傳統的成本核算往往是定期進行的,存在一定的滯后性。而在智能制造模式下,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,企業能夠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傳輸。ERP系統與生產設備、物流系統等深度集成,成本數據可以自動生成并更新。這種實時化的核算流程,使企業管理者能夠隨時掌握成本動態,及時調整生產策略,避免成本失控。
③ 成本管控體系的平臺化與生態化
隨著企業逐漸向平臺化、數字化轉型,成本管控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,而是擴展到整個商業生態系統。通過構建平臺化的成本管控體系,企業能夠與供應商、客戶等外部實體無縫對接,共同優化成本結構,提升整體競爭力。
④ 成本管理方法的多樣化與智能化
智能制造模式下,企業的生產方式向定制化、多批量轉變,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已難以滿足需求。企業需要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,如標準成本、責任成本、模擬成本等。同時,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,企業可以實現成本管理的智能化,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。
02、智能時代成本管理的挑戰
盡管智能制造為成本管理帶來了諸多機遇,但企業仍面臨不少挑戰。
① 成本管理觀念的局限
許多企業仍停留在傳統的成本管理觀念上,過于注重降低成本,而忽視了成本的事中控制和事前規劃。此外,成本考核機制的缺失,也使得員工缺乏積極性,難以推動成本管理的全面優化。
② 成本管理人才的匱乏
在智能時代,成本管理需要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。然而,這類人才在市場上相對匱乏,導致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難以充分發揮潛力。
③ 成本管理方法的落后
當前許多企業仍采用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,如品種法和分步法,難以適應智能制造模式下的個性化、精細化、差異化生產需求。這種落后的管理方法往往導致成本信息失真,甚至引發決策失誤。
03、智能時代成本管理的實踐案例
① 多維度工序成本管理模式:昆山六豐機械
昆山六豐機械是國內最大的鋁合金輪圈生產廠家之一,產品遠銷全球。2021年,六豐機械全力布局工業互聯網建設,打造智慧工廠。通過用友U9 cloud系統,六豐機械實現了工序成本的精細化管理。每道工序的成本要素多達40項,一張鑄件毛胚的工單工序成本細分達226項。這種精細化的成本核算為車間考核提供了財務數據支撐,幫助企業降本增效。
② 三層成本管理考核模式:廣大東汽新材
廣大東汽新材是上市公司廣大特材的子公司,主要從事高端鑄鍛件制造。公司原有的管理平臺難以支撐其發展,2021年,廣大東汽新材攜手用友,構建了三層成本管理模型:面向高層的噸耗成本分析、面向中層的大類成本和產品成本分析、面向基層的工序成本分析。這種分層管理模式幫助企業實現了從宏觀到微觀的成本管控,推動了降本增效戰略的落實。
③ 實時工序成本+月末實際成本管理模式:大同機械
大同機械是國內領先的注塑機制造商,面對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交貨期的縮短,公司引入了用友U9 cloud + PLM系統,構建了精益管控平臺。通過實時單機成本核算和月末差異分攤,大同機械能夠隨時掌握整機的成本變動情況,快速反饋成本異常,優化報價成本體系。
04、智能時代優秀成本管理工具:用友U9 cloud
U9 cloud作為一款先進的成本管理工具,在多個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:
精細化成本核算:
U9 cloud能夠實現生產成本計算明細到工序級別,提供每道工序的詳細成本核算過程及報表查詢,支持實時成本與月末實際成本。
靈活性:
支持多種成本管理體系的并行使用,如實際成本、標準成本、責任成本等,企業可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體系。
自動化與效率提升:
通過“一鍵成本計算”功能,自動觸發系統成本計算過程,顯著提高計算效率和準確性。
跨組織成本展現與還原:
支持跨公司間的成本分項展現,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組織間的成本結構。
數據驅動的成本預測:
基于歷史數據和市場信息,對未來的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等進行預測,幫助企業更好地規劃和控制成本。
結語
智能時代,成本管理已不再是簡單的財務核算,而是貫穿企業整個價值鏈的戰略性活動。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理念,企業能夠實現從粗放到精細、從滯后到實時的成本管理轉變。面對挑戰,企業需要不斷創新,提升成本管理水平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